前几天看一个朋友说,自己讨债还感觉不好意思说出口,这段时间一直憋在心里,很难受。我看到了后,问他是什么情况?
他说,这种情况貌似发生好几次了,每次亲戚朋友借钱,他都会在能力范围之内借给他们点,但是当过了一段时间对方没有提起还钱之事时,就想着去讨债,但是自己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,虽然开口后对方也表示抱歉,应该早点还钱的,但是依然无法抵消下次讨债时,他自己内心的尴尬感觉。
那为什么对熟人讨债会感觉到不好意思呢?
答案一:那些借钱的人就专爱挑“不好意思”的人张口。这类人不好意思拒绝,也不好意思讨债,于是乎……这类人大多数都是善良的,但是善良就意味着好欺负,易上当。
答案二:因为你分不开人情和债务,人情归人情,债务归债务,这两样要分开。也许你把大家想的太好了,你的事情被耽误了,对方嘴上说着好话,实际对你的态度却是【那个随便问问就能借出钱来的傻逼】 这种人社会上比比皆是。
答案三:你为什么那么随意地让自己和家人为难,你不去跟别人讨债,就看着家人缺钱难受吗?为什么拒绝家人那么容易或者让家人为难那么容易?什么人最重要,当然是家人。
答案四:你要这么想,如果你开口讨债,对方认为你不靠谱,那对方是什么人?忘恩负义,简直白眼狼啊,一点也不善良。
答案五:注意看最后一句。你还不要,啥时要?
说起善良,善良是什么?我不知道善良是什么,但是我知道什么是坏,坏就是:把别人架在火上烤,自己却在一旁看着。说话随意,让别人为难。
但喜欢这样说的人,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:
回到家过春节,三姑六婆必须围观“亲切的问候”:月薪多少?发现目标了吗?何时买房?何时结婚?何时会有娃?何时会有二胎?…
听到你和对象争吵的消息,有些损友偏偏哪壶不开哪壶不提:听说你们吵架了?为什麽争吵?吵得不可开交?分开也是好的,早知道你们不合适…
明眼人都看不下去了,他们还在继续滔滔不绝,只看着自己说爽。
生活本是不易的,说话更要小心。
有时候你一句脱口而出的话,却能让别人觉得为难,平添烦恼。
俗话说:“打铁观火侯,说话见眼见心。”
说的时候给别人留点面子,看的时候不说的话,别人会感激你一辈子。
开口之前先看别人的脸,不该说的话别说,才是顶级情商。
我觉得懂得善良,以及应该怎么做,你再对照下双方的行为,就会发现自己关于善良上的一些认知偏差。
这是一则关于庄子的故事:
听说庄子学识渊博,楚王派了两位大官带着厚礼,来聘他为相国。
二位大官找庄子说明来意,庄子却依然悠闲地坐在河边垂钓,头也不抬地说:
"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,死了三千多年了。
楚王将它装入精巧的竹盒中,盖上上好的锦缎,供奉在庙堂之上。
我问二爷,这只神龟是不是宁可死了留下骨头让人珍藏,还是宁可活在泥泞中摇尾巴?”
大官人说:“当然愿意活在泥泞中摇尾巴了。”
庄子说:“二先生,请回去!而且我更喜欢在泥里摇尾巴。”
古代有一句话说:“君子不畏强权,不畏美丽。
人人都有一种喜欢的生活方式,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,强压下压力。
俗话说,我行我素,无事可做。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,当然不要强求别人。
有一个词叫做,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他们喜欢的东西,如果别人不喜欢,也绝不勉强。
正如一个人想要一个苹果,你却硬塞给他一个梨,非说梨比苹果好吃不可。
就算你心怀好意,别人也不会去领情,反而会讨厌你。
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,许多人感到厌烦:
有的家长爱子心切,为孩子选择专业、找工作、规划人生,孩子却对父母心生怨恨;
有人不加选择地劝告别人要大度,要宽恕,却不知道对方究竟经历了多少痛苦。
不了解别人的心,莫做无用功。不知别人苦,莫劝别人善。
强人所难的事情,最终难免事与愿违。
逼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思,其实是一种控制欲在作怪;
尊敬他人的思想,不做令人难堪之事,才是一种深沉的修养。
近来流行一句话:“余生,只想与相处融洽的人在一起。”
这些和睦相处的人,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:无论做什么,他们都不会让别人感到难堪。
看到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:
一位妈妈带着小女儿乘火车,旁边还有一位从山中来的男孩。
小男孩买了一罐可乐,摆弄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打开,他想问别人,却又不好意思开口。
母亲见了,大声对女儿说:“孩子,快去拿我们袋子里的可乐,妈妈渴了。”
小女孩将可乐递给妈妈,特意把它放在桌子上,慢慢地拉上钩子,打开可乐。
喝了一口,她把可乐放回桌子上,显然,她并不渴。
而旁边的男孩,却悄悄的知道该怎么办。
真善,都是润物细无声的。
不会有“我是为你好”的道德绑架,不会有高谈阔论,只会简单地理解和尊重。
嘴角挂着“你好”,但到处都有让你难堪的人,一定不是真的你好;
真心对你好的人,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,不声不响地给你帮助,不让你左右为难,更不让你在公共场合尴尬。
赠送玫瑰,手留余香。关心别人,就是善良。
说不让人为难,做不让人为善;做不让人为难,就是积德行善。
在以后的生活中,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尊重,互相体谅。但是做好事,不要问前路。